您的位置: 首页 >业务工作>廉洁文化>详细内容

父亲的恩怨观

来源: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:2017-07-28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一晃又到了父亲节,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逝去的父亲。父亲是医生,在我们方圆几里的地方都颇有名气,退休后还常有人慕名前来找他看病开处方。他从不收钱,别人过意不去就送些鸡蛋、泥鳅、鳝鱼、新鲜蔬菜之类的土特产。父亲推辞不过,就总留人家吃饭,尽量用别人送的东西招待人家。

在我的记忆中,谁家邻里发生口角,婆媳间闹点矛盾,大家总是想到请父亲出面做思想工作。而父亲只要有人来喊他,不管当时在干什么,立即就会停下来,风风火火地去做义务“调解员”。每次调解成功回来,他就会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对母亲说:这么点小事,何必搞得那么不和呢?

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大度的恩怨观。

那是在父亲去世前一年的清明节,已是73岁的父亲带我们全家到离别了30多年的老家祭祖。祭拜完后,父亲决定带我们去看望他30多年前的一个仇家。

据一些知情的老人讲:30多年前,父亲从县级医院下放回老家劳动。父亲有文化,便担任了生产队会计,不久,却因一件小事得罪了一个人。这人年轻时就守寡,受了很多苦,后来,仗着几个长大了的儿子横行乡里,成了有名的泼妇。父亲刚回老家不久,不了解她的情况,一不小心把她给得罪了。于是,她常左手拿一块斩猪草的小木板,右手拿一把菜刀,来到离我家大约不远的地方。她喊一声父亲的名字,就拿菜刀在木板上砍几下,嘴里连续不断地骂着:“斩你的脑壳,砍你的蛤蟆脑壳……”

开始几次,父亲还去和她讲道理。可她见父亲来了,就退远一点,一边走一边骂。等父亲转身,她又走近一点,坐到田坎上,自顾自地骂个不停。直到骂累了,才意犹未尽地回去。此后,她隔三岔五地要来骂一通,我们家就没有再安宁过。

父亲知道她是个无赖后,便懒得理会她。父亲也不准母亲去和她对骂。父亲说:大家都知道她是个无赖,如果我们天天去和她对骂,别人还会认为我们也是和她一样的人。为了开导母亲,父亲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:古时候有一个人,他说四七二十七,旁边一个人就说,四七是二十八。于是两个人争起来了,官司打到县太爷那里。县太爷把说四七二十八的人打了二十大板,把另一人无罪释放了。大家都不理解。县太爷说:那个人连四七二十八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清楚,说明他头脑有问题。而你还要和他争论,还来打官司,你不是比他更糊涂吗?

这样,每次那女人来骂的时候,父亲就当没听见似的,该干什么干什么。有时干脆把门关了,随她骂去。

现在,那女人已是90多岁风烛残年的老人了。父亲说:“我们都是快入土的人了,不要把这种怨恨带到土里去,冤家宜解不宜结,我们应当原谅她。按年龄,她是我的嫂子,我带你们去看看她吧。”这一次,一辈子对父亲百依百顺的母亲,不管父亲如何讲道理,她就是不买账:实在要去,你们去,我绝对不去。

父亲无奈,只好带着我们几个子女买了些礼物去了。此时。老人已是两眼无神,表情呆滞,头发蓬乱得像一把冬天的衰草。她睡在棉被垫着的竹躺椅上,手不停地颤抖,口水不断地从嘴里流出来,哪里还有半点当年威风八面的泼妇影子啊。

父亲走过去喊了一声“老嫂子”。等她弄明白父亲是谁之后,便两眼直直地望着父亲,手动了动,但没抬起来。父亲说:“老嫂子,我们有30多年没有见面了,我想和你说,我们都老了。我们今天来看你,可能是我们这辈子最后一次见面了,我们以前的恩怨就不要带到阎王爷那里去了,在我们活着的时候一笔勾销吧。”

父亲说了这几句话,竟有些老泪纵横。老人听了父亲的话,干枯的眼角上竟不知什么时候多出了两滴老泪。只听她断断续续地说出一句含混不清的话来:“我那……那……时候,对……对不起……起你啊。”

这次会面两个月后,老人去了另一个世界。据说,她在临死之前,还提到了父亲,说我父亲是个好人,说自己对不起他。父亲听到这话后很激动,感慨了好几天。父亲说:“人心都是肉长的,只要真心诚意对待别人,再大的恩怨也是可以消除的。”

2005年,父亲也永远地走了。去世的前几天,父亲已是卧床不起。这时,他突然又想起了清明节的那次会面,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我们说:“幸亏那次去解决了和她的恩怨,要不然,到了那边还是仇人。现在,我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与谁有什么过节了,到了那边,也不会有仇人了。”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